你是否因疫情情绪失常?心理学家告诉你判断标准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样重大的突发性事件,很多人都产生了恐惧、焦虑等反应。在灾难面前,哪些情绪反应是正常的,哪些是不正常的?我接受了“人文清华”独家专访,分享判断标准,为大家的心理健康提供支持~
过激反应产生的四种情绪
应激反应虽然每个人可能不太一样,但一般而言,比较普遍出现的情绪主要有四种。
第一个是恐惧,人对一些不确定的事情有一种自然而然的恐惧感。这种恐惧感从进化的角度来讲是有意义的,它让我们关注到我们需要面对的威胁。如果真的一点恐惧都没有,也就会无所谓,就会不戴口罩到处乱跑,但这显然会产生负面作用。所以,恐惧是人类进化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应激反应。
有了恐惧之后,可能就会产生焦虑。焦虑感会让我们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从而使我们的消化系统、免疫系统都会受到影响。
当我们意识到问题应该有人负责、有其他原因的时候,我们会产生愤怒,这也是很自然的反应。人对不公平、不正确、不该发生的事情,一点愤怒的感觉都没有,要么是不真实的,自欺欺人;要么就是被压抑了,即由于各种原因,我们可能没有体会到愤怒。愤怒本身不是一件坏事,它也是人类应激反应中很重要的事情。
当以上这些情绪都没有产生效果,而事情又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有人就会产生抑郁倾向性,这就是典型的心理问题了,开始沉溺于各种负面的体验中,老是觉得未来没有希望,甚至产生神经恍惚的倾向,个别人会产生冲动的倾向性。
结合对疫情中公众心理的观察,到目前为止,这四种情绪都在疫情中出现了。
如何判断情绪正常与否
情绪正常与否,不在于情绪的类别,而在于情绪的程度,情绪持续的强度、时间如果超过了正常程度,那就是不正常的。“比如,你总是开心、始终开心、什么事都开心,这肯定是不正常的。你老是愤怒,一辈子都愤怒,那肯定也是有问题了。同样,老是焦虑,一辈子焦虑,那肯定是异常了。”
另外一个判断标准是情绪影响的伤害程度,要看情绪对生活、工作的影响程度有多大。如果只是自己愤怒,但是对别人和自己的生活、工作没有什么影响,就是爱发脾气,发完就好了,这没有问题。但如果出现了伤害,那显然是不正常的反应,需要关注。
针对此次疫情中,很多人对湖北红十字会、对有些官员产生了极大的愤怒,这其实是一种正义的表现。但是,部分人对武汉人的愤怒就是一种迁怒;值得提醒的是,愤怒不宜长期持续。如果天天想的是红十字会的不作为,甚至因此到了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的程度,显然不正常,不能沉迷于其中永远走不出来。“我们还是要解决引起我们愤怒的问题,同时也去调整我们的心态,让我们不要始终被愤怒所笼罩。有一些犯罪的人,就是因为永远化解不了仇恨,结果就走上了偏执的道路,最后导致对自己、对别人、对社会都产生了伤害。一个人做任何事情还是要讲究平衡,要有一个度的制约。”
判断是否反应过度的三个标准
“对于不具备专业心理学知识的人,目前还没有一套能够科学判定是否反应过度的指标。我自己总结了可以通过三个指标来判断自己的情绪是否不正常。”
第一个指标,基线的自我比较,即这种情绪反应和自己正常的平均水平是不是有偏差。一个人平时体会到的某种情绪是他的正常平均水平,如果突然增加了,增加值在一定范围之内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一旦增加过度显然有问题。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的一个教授提出,情绪反应发生的频率比平时多,达到8:1的比例,就说明情绪失常了。比如平时,也许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各占一半,或者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现在发现,消极情绪要比平时至少多了8倍,或者5—8倍以上,这显然是失常的。当然这个标准每个人也不同,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第二个指标,和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对这个事情的情绪反应要比其他人强烈很多,而且达到了一种固定的偏执程度,那显然就有点不正常了。
第三个指标,和身心健康标准比较,如果某种情绪伤害了自己身心健康。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上厕所太多,或者其他一些身心问题出现,也就表明情绪已经是不正常的、不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