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科研

2023年沈阳工学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与创新设计中心总结

发布日期:2023-12-12 点击:

沈阳工学院

校级科研机构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平台名称:

沈阳工学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与创新设计中心

平台类型:

校级研究中心

组建时间:

2019年9月

依托单位:

艺术与传媒学院

负责人:

施海滨

联系电话:

18641349809



填写说明:

1.“平台类型”填写:重点实验室、教育厅科研机构、工程研究中心、校级研究所(研究中心)、试验检测中心、协同创新中心、重大科技平台、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新型智库、国际联合实验室


一、平台概况(包含研究方向等)

沈阳工学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与创新设计中心致力于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助教学管理、切实发挥教研相长的力量,基于文化传承,具体通过艺术表现、科技结合,完成创新体系的研究和开发,定位于辽沈地区经济发展所需,以及支撑地区文化建设健康发展的制高点,面向地区、充分调动高校科研力量、广泛利用教育资源,形成合理的发展方向,运用创新设计方法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民族文化与城市发展进程的相互关系

(3)传统文化与工艺在新时期的发展与创新

(4)地域文化在城市建设中的表达延续并发展创新

(5)设计中文化的传承及更新表达

本中心依托艺术与传媒学院的两大专业群、两个综合实训中心、三个校企联合创作室和独立的文化研创基地,积极开展创新设计和文化研创工作,以期实现融、跨、整合各学科特色,凝练学术方向,逐步形成与现代文化产业链精准对接服务、与新时代科技与文化融合创新的研究特色,为沈阳工学院的创新和文化传承工作作出新贡献。

二、战略定位及重点任务

(服务国家和辽宁重大战略需求的情况,梳理需求背后的重大科学问题,平台定位与重组意义等,分析阐述其不可替代性。凝练出特色鲜明、优势显著的研究方向,并阐明具体理论方法和技术路线)

1. 战略定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心以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以现代设计理念和方法为手段,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瞄准辽沈地区经济发展的创新体系核心问题和关乎地区经济文化建设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发挥学科专业与人才优势,致力于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创意产业等领域相结合,旨在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打造具有地方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同时推动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创新应用和发展,为提升中华文化的软实力贡献力量。

2. 重点任务

(1)深入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挖掘其内涵和价值,为创新设计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2)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创新设计,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和时代特色,使其更好地传承和发扬。

(3)推动文化创新和发展: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结合现代科技、创意产业等领域的发展趋势,积极推动文化创新和发展,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4)打造具有地方影响力的文化品牌:通过创新设计的手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向地方区域,打造具有地方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促进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良性发展。

3.具体理论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传承和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为创新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案例,对其传承与创新实践进行深入剖析,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创新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3)用户需求分析法:通过调查问卷、用户访谈等方式,了解用户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需求,为创新设计提供针对性强的思路和建议。

(4)创新实践法:在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用户需求,开展创新实践活动,探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4. 技术路线

(1)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考察、专家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文化、艺术和民族特色,挖掘其独特的内涵和价值,为创新设计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动力。

(2)建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据库:通过收集、整理、数字化等方式,建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据库,包括历史文献、艺术品、传统手工艺品等,为创新设计提供丰富的素材和资源。

(3)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联合高校、科研机构、文化企业等力量,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应用和发展。同时,通过举办展览、论坛、比赛等活动,为创新设计人才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4)培养专业人才队伍:通过培训、实践、交流等方式,培养一支具备深厚传统文化底蕴和高度创新精神的专业人才队伍,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三、近一年工作业绩

(纵向项目、横向项目、论文、专利、著作等成果、研究方向标志性技术成果、建设成效等)

1. 纵向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编号

项目单位

姓名

排名

1

中国画《正义之战-上甘岭》

2023-A-06-045-600

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

王菲

1

2

新时代地域文化创意设计赋能抚顺经济振兴策略研究

JYTMS20231182

辽宁省教育厅

赵天华

1

3

抚顺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fskghktlx-2023-117

抚顺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徐冰

1

4

抚顺乡村文化振兴视域下村史馆建设路径探究

fskghktlx-2023-106

抚顺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郭媛媛

1

5

旧房换新颜——居住空间设计

SYSK2023-02-36

沈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郭媛媛

1

6

以服务大众为目的的数字摄影技术培训

SYSK2023-02-38

沈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姜丽丽

1

7

抚顺市老年友好型城市品质提升策略研究

fskghktlx-2023-108

抚顺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赵一

1

8

抚顺红色旅游发展路径探析

fskghktlx-2023-110

抚顺市社会科学规划立项课题

施海滨

2

9

抚顺满族地秧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fskghktlx-2023-118

抚顺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王菲

2

10

新媒体时代下抚顺城市文化品牌创新发展研究

fskghktlx-2023-112

抚顺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赵天华

2

11

抚顺红色旅游资源整合发展与品牌塑造研究

fskghktlx-2023-114

抚顺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赵一

2

12

抚顺市文化遗产保护旅游开发策略-以抚顺市文物保护区高尔山城为例

fskghktlx-2023-109

抚顺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安琳莉

2

13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抚顺城市发展研究

fskghktlx-2023-115

抚顺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赵天华

3


2. 横向项目

序号

名称

编号

甲方

姓名

分配经费(万元)

1

百祥大酒店室内外3D效果图及CAD图纸制作

2023062

沈阳乾唐装饰设计有限公司

郭媛媛

1.75

2

百祥大酒店室内外3D效果图及CAD图纸制作

2023062

沈阳乾唐装饰设计有限公司

赵一

1.75

3

沈抚示范区李石街道老旧小区改造设计项目

2023053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沈阳规划分公司

赵一

1.7

4

正盛企业智库建设咨询服务

2023042

沈阳正盛营销策划有限公司

赵天华

0.5

5

沈阳市沈北新区科教融合片区城市更新项目

2023022

沈阳筑霖园林景观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安琳莉

2

6

3D模型库建设咨询

2023085

科宁为生物科技(沈阳)有限公司

王宇

0.5

7

D311项目CAS制作

2023089

上海木翔汽车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徐冰

1.5


合计




9.7


3. 论文

序号

论文名称

期刊

时间

作者

作者类型

1

沈阳铁西工人村公共空间更新设计研究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3-02-25

安琳莉

第一作者

2

乡村振兴视域下公共空间适老化应用研究——以沈阳市桃木屯村为例

第二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

2023-10-26

郭媛媛

第一作者

3

设计推动乡村文化建设研究

第二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

2023-10-26

郭媛媛

通讯作者

4

老年友好型城市背景下老旧社区适老化环境更新设计研究

第二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

2023-10-26

王宇

第一作者


四、运行管理

(科研平台整体架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

1.中心整体架构

(1)资源整合:整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资源,包括文化遗产、传统工艺、民间艺术、历史文化等。这些资源将为创新设计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2)数据分析: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对整合的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和解析,以发现其中的文化内涵、艺术特征和设计理念等。这将为创新设计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和依据。

(3)创新设计:通过引入现代创新设计理念和方法,如人工智能、人机交互、虚拟现实等,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再设计和再创造。这些创新设计将包括文化创意产品、数字艺术、虚拟现实体验等。

(4)互动交流:提供互动交流功能,举办线上线下的文化交流活动,如展览、讲座、工作坊等,以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与创新。

(5)开云app下载官网入口手机版 :提供培训和教育功能,包括在线课程、实践项目、工作坊等形式,注重具有传统文化底蕴和创新能力的设计开云app下载官网入口手机版 。

(6)市场推广:通过线上线下渠道,推广创新设计的成果和产品。包括参加展览、开设线上商店等形式,以构建有地方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来推动对地方区域性经济文化建设的发展。

2.健全管理机制

(1)组织架构及管理制度明确:逐步构建完善的组织架构,中心负责人、研究团队成员、日常管理人明确职责和权限,确保各项工作的协调和顺利进行。

(2)开云app下载官网入口手机版 :加强开云app下载官网入口手机版 和管理,逐步构建有效的科教融合开云app下载官网入口手机版 发展途径,促进教研相长、协同发展。

(3) 持续改进:建立持续改进机制,定期进行自查、总结及问题反馈讨论,不断优化中心管理及发展机制。

(4)合作与交流:加强与合作伙伴和相关单位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行业发展,分享经验和资源,促进互利共赢。

(5)社会责任:着眼于地方区域经济文化建设,关注文化传承问题,积极履行服务地方发展的社会责任。

3.运行机制

(1)确定目标和宗旨:明确中心的目标和宗旨,即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创新设计,提高文化传承和发展水平,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2)确定研究领域和方向:根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现代设计的需求,确定中心的研究领域和方向,开展研究和创新工作,包括资料收集、整理、分析、提炼等,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和方法,进行创新设计。

(3)推广和应用:将研究成果和设计作品进行推广和应用,加强与相关高校、研究机构、企业等的合作与交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评估和反馈:建立评估和反馈机制,对中心的研究成果、设计作品、推广应用等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研究方向和方法,提高中心的工作质量和效果。

五、人员队伍

科研平台主任、学术带头人、研究方向、师资队伍、优秀青年人才、实验人员、管理人员、学术委员会等方面的情况。)

1. 中心主任、学术带头人

施海滨,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教授,教授,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永乐宫壁画保护研究院壁画研究顾问;先后于2017、2022年度两次获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立项;2016年获得校级优秀教师;2019、2022年两次获得校级优秀科研工作者荣誉称号;长期从事专业教学核心工作。

在传统经典艺术研究中成绩斐然,其以永乐宫壁画艺术为主题的教学成果项

目先后获第八、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赛金奖,国赛铜奖;2022年辽宁省一流本科课程;2018年校级百门重点建设课程;2020年度校级线下一流课程;2018年辽宁省普通高校本科教改立项;2020年新文科项目--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的新文科模式研究,本课程教学成果相继在鲁迅美术学院等省内三所高校举办系列巡展活动,取得了广泛热烈的社会影响,为学校赢得良好的社会赞誉和专业口碑。

2. 师资队伍

为推进研究中心健康发展,提高创新能力,建立的师资队伍涵盖研究方向发

展的主要专业负责人,吸纳专业研究领域带头教师搭建合理队伍。

(1)王菲,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副教授,2023年度作品《上甘岭-正义之战》获批国家艺术基金青年项目资助立项;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艺术开云app下载官网入口手机版 资助项目《“当代中国工业题材”绘画创作开云app下载官网入口手机版 》;以核心教师主创指导的《永乐宫壁画艺术的研究传承与文化创意应用》项目获得2022年辽宁省第八届互联网+大赛金奖,并晋级国家主赛道获得铜奖;2023年辽宁省第八届互联网+大赛金奖;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完成了2018年辽宁省普通高校教改立项《〈传统壁画临摹〉课程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综合实践》;主讲课程《风景写生》获批辽宁省一流本科课程;个人在省级以上专业赛事获奖7项;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别大赛获奖150余项;先后被评为2022年度学校专业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学校教师专业实践技能大赛一等奖;其作为永乐宫壁画原大尺寸研习项目主创团队核心成员在项目的开展、推进实践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获奖简历:

•第二届“第嘉杯”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辽宁省教育厅 (2022.12)

•辽宁省大学生动漫作品学院奖暨辽宁省大学生动漫创意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辽宁省教育厅 (2022.11)
•2021“第嘉杯”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辽宁省教育厅 (2021.12)

•2021年辽宁省高校“新文科”建设艺术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辽宁省教育厅 (2021.12)

•2021年辽宁省“人文城市”公共艺术创意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辽宁省教育厅(2021.12)

•2020年雷锋精神文创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辽宁省教育厅 (2021.1)

•综合材料绘画作品《凤凰涅槃》获得“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辽宁工业题材美术作品展”优秀奖 辽宁美术家协会(2018.11)

•综合材料绘画《光辉历程》入选“梦之青春”—“中央堡杯”辽宁新锐青年美术作品展 辽宁美术家协会(2018.10)

•连环画作品《光辉历程》获得辽宁美术家协会综合画艺委会年度作品展优秀奖 辽宁美术家协会综合画艺委会(2018.12)

•作品《工业脊梁—黑土地的崛起》入选“2020‘大美工韵’工业绘画作品线上邀请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20.11)

•作品《工业脊梁—黑土地的崛起》入选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东北工业题材美术作品国内巡展”; 国家艺术基金 (2022.07)

(2)赵天华,副教授,艺术与传媒学院视觉传达设计教研室主任。日本广岛市立大学视觉造型硕士,辽宁省一流专业、一流课程项目负责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综合评价专家,沈阳市社会科学人才库专家(艺术学),奉天设计师沙龙FDS联合发起人、副秘书长,主持和参与国家协同育人项目、辽宁省教育厅项目十余项,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辽宁省赛区评委,中国大学生计算机大赛全国总决赛评委,第七届东北之星设计大赛特邀评委,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创新大赛国赛、省赛优秀指导教师。米兰设计周全国高校师生设计展教师组国赛三等奖,省级一等奖,韩国釜山国际环境艺术节亚洲设计大展 特别奖,2018“奉天承韵——气韵东方&贵姓&方正字体设计”主题展览论坛活动联合策展人,2019“榜样的力量-雷锋精神”国际公益海报设计邀请展联合策展人。

(3)徐冰,副教授,艺术与传媒学院工艺美术教研室主任。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人物画工作室,师承赵奇先生,并获硕士学位。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沈阳市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作品多次在省级展览中获奖。徐冰一直从事绘画创作与教学工作,具有扎实的基本功与丰富的创作经验,在连环画创作、钢笔画创作领域成绩斐然,作品已形成自身较为独立的艺术表现语言,2019年参加西安美术学院组办的国家艺术基金《“一带一路”中国画创作开云app下载官网入口手机版 项目》。2022年参加中国美术学院组办的国家艺术基金《新时代中国画青年开云app下载官网入口手机版 项目》。2015年以第二主编身份编著《中国美术发展史与理论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2016年以第二主编身份编著教材《综合材料与绘画设计表现》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2018年以第二主编身份编著教材《色彩构成》化工出版,2019年以第一主编身份编著教材《设计素描方法》北京理工大学出版,2020年论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设计素描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刊登于《教育艺术》2020年第3期。

(4)郭媛媛,教授,硕士,毕业于沈阳建筑大学。长期从事室内外装饰设计及施工的教学、研究和工程实践工作。被评为高级室内建筑师、国家注册三级心理咨询师、四级色彩搭配师、评茶师等。发表本专业设计作品和学术论文30余篇,主编专业书籍40余部,设计及作品(论文)获国家级奖项10余项。指导学生参与多项国家级设计赛事并取得优异成绩,受到业内人士的好评。先后主持国家级、省级、市级科研项目多项,并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获得实用新型专利三项、外观专利一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三项。先后受聘为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评比委员会评审专家、高校数字创意教学技能大赛终评评委。

(5)赵一,教授,艺术与传媒学院环境设计教研室主任,专业带头人,硕士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高级景观设计师、四级色彩搭配师、评茶师。辽宁省一流专业、辽宁省向应用型专业转变示范专业、辽宁省一流课程负责人;国家级大创团队指导教师;辽宁省本科教学评估专家评委;第11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评比专家;抚顺市望花区政产学研科技专家;抚顺市青年五四奖章提名奖,沈阳工学院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校级教学名师。作品荣获中国建筑艺术“青年设计师奖”专业组铜奖;中国室内设计行业年度颁奖“创新设计师”奖;“ID+G”金创意国际大学生空间设计最具贡献导师奖;第八届全国美育成果展教师组一等奖、个人教学成果二等奖;辽宁省高等教育领域改革发展典型案例优秀奖;辽宁省文化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银奖;全国高校数字创意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主持教育部高校学生司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3项,辽宁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和辽宁省教改立项各1项。主持沈阳市哲社科、抚顺市社科联等项目4项,发表论文20篇,出版专著1部,教材14部。参与获得辽宁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沈阳工学院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6)王宇,副教授,艺术与传媒学院风景园林教研室主任,专业带头人,硕士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曾赴英国西英格兰大学交流,获“抚顺市优秀教师”及多项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园冶杯国际竞赛评委,省级一流课程负责人,主持及参与各级立项多项,主编教材多部,其中《园林景观设计手绘快速表现》获批辽宁省优秀教材,参与完成多项设计项目。

(7)安琳莉,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任专业人居环境景观设计方向工作室负责人。主持市级“沈阳民俗特色街区文化基因提取及其景观艺术表达研究”、“民生关怀视角城市公共空间景观更新设计”两项,发表“沈阳铁西工人村公共空间更新设计研究”、“文化基因在沈阳民俗特色街区景观营建中的研究思考”等多篇论文。

(8)姜丽丽,副教授,鲁迅美术学院影像学院艺术摄影研究专业研究生毕业。抚顺市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2015年建立数字影像与传播媒介工作室并作为工作室负责人。2016年5月担任辽宁省计算机大赛省赛评委。2017年8月担任中国大学生计算机大赛国赛数媒组评审专家。2018年5月担任辽宁省计算机大赛省赛评委。2019年7月担任中国大学生计算机大赛国赛数媒组评审专家。2017年8月摄影作品《忧伤之城》入选大理国际影会。2018年9月摄影作品《未知仪式》入选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女性摄影师单元。2019年9月摄影作品《指尖流逝》入选平遥国际摄影大展。2023年9月摄影作品《小岛》入选平遥国际摄影节当代女性摄影展。2023年摄影作品《献》入选辽宁省青年摄影大展。2023年摄影作品《小岛》入选2023连州国际摄影年展。主编教材《数字摄影技术》,编著《艺术理论体系及发展概论》,撰写专业论文十余篇。2011年10月获校“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优秀奖,2011年11月《摄影曝光》课程获“艺术与传媒学院优秀示范课”,2012年获第六届wacom创意绘画大赛辽宁分赛区银奖,2012年8月获辽宁省首届动漫艺术展优秀指导教师奖,2012年11月获辽宁省第二届动漫艺术展优秀指导教师奖,2013年获第七届wacom创意绘画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2016年辽宁省计算机大赛优秀指导教师,2018年7月获得第六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2018年获得文化中国辽宁篇导演一等奖、优秀指导教师,2020年获得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雷锋精神”文化研创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2020年10月获得第九届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最佳指导教师,2022年10月获得第十一届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最佳指导教师奖。

3. 学术委员会

学术委员会由艺术与传媒学院学术分委员会主任和若干名学术委员组成。定期召开会议,审议研究中心的研究方向、研究计划、研究成果等,对研究中心的学术道德、学术质量和规范执行监督作用。

六、条件保障

(依托高校给予其在人员、经费、资源、场地、仪器设备、后勤服务以及激励和保障政策等方面的措施。)

研究中心依托于学院影视艺术实践中心、形态规划类专业群实训中心两大平台资源,形成服务于专业群的具体研究特征。两中心具备的场地、设备为研究中心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实践基地保障,具体资源条件情况如下:

1.影视艺术实践中心

中心集合了片场教学与影视制作的全部流程,并且跨行业整合相关学科。具有模拟真实影视片场实践场景、融实践教学与理论技能教学于一体的综合实训中心。

中心符合职业岗位实际需求的开云app下载官网入口手机版 模式,加强学校内应用性实训资源建设,以职业岗位能力的技能训练为实训目的,建立集影视片场教学实训中心、影视制作实训中心、影视研究实训中心为一体的综合实训场所,构建集先进性、示范性、生产性、社会服务性和创新性为一体的传播设计类专业群综合实训中心。

2.形态规划类专业群实训中心

具有模拟真实工作实践场景、融实践教学与理论技能教学于一体的综合实训中心,突出艺术与传媒学院结合本土文化、进行创新设计教学的工程化开云app下载官网入口手机版 体系特色,确保开云app下载官网入口手机版 质量。明确实训中心是专业技能训练的重要实施场所、是专业素质教育培养的主要场地。是集材料展示、综合实践技能实施应用的专业群实训中心。

中心符合职业岗位实际需求的开云app下载官网入口手机版 模式,加强学校内生产性实训资源建设,以职业岗位能力的实用性技能训练为实训目的,建立集施工技术实训中心、艺术设计实训中心、建筑装饰体验中心为一体的综合实训场所,构建集先进性、示范性、生产性和社会服务性为一体的形态与规划设计类专业群综合实训中心。

七、未来1-3年发展规划

(未来1-3年发展规划,逐年规、。)

1.2024年

(1)完善研究中心管理机制、日常运行机制建设,促进研究中心合理稳步运行

(2)积极推进开展科教融合,初步完成科教融合模式建立

(3)科研到款15万元

(4)积极开展优秀的创新设计作品推广活动,提升中心的品牌影响力。

(5)服务地方区域经济文化建设,宣传中华传统文化,提升大众的文化审美认知

2.2025年

(1)完善科教融合模式

(2)科研到款20万元

(3)树立研究中心品牌

(4)服务地方区域经济文化建设,推进企业、高校合作事宜

3.2026年

(1)建构合理适宜艺术与传媒学院教科研发展的科教融合模式

(2)科研到款20万元

(3)研究中心稳步发展,社会影响力全面提升

八、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及建议

1.存在的问题:

(1)深入研究和理解有待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内涵和价值,目前仍存在对其深入研究和理解不足的问题。

(2)跨学科合作不足:创新设计往往需要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包括设计、技术、文化、商业等多个领域。目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之间的跨学科合作还比较有限,缺乏深度融合和创新。

(3)市场推广和商业化运作不足:中心在市场推广和商业化运作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缺乏有效的推广渠道和商业模式。

2.改进措施:

(1)加强系统的传统文化研究: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和理解,重点服务于地方区域经济文化发展,挖掘独特元素和创新传承发展路径,积累并构建文化研究体系。

(2)加强跨学科合作: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之间的跨学科合作,加强设计师与其他领域专家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创新设计的跨学科发展。

(3)加强市场推广和商业化运作:通过有效的推广渠道和商业模式,将优秀的设计作品推向市场,实现其商业价值。同时可以通过合作与授权等方式,推动传统文化与创新设计的商业化发展。


九、审查意见

机构承诺所填内容属实,数据准确可靠。


机构负责人(签字):


挂靠单位审核意见:









挂靠单位(学院章):

科技处意见:






盖章:


(表格可根据填报内容自行调整)

十、专家组意见

专家名单

序号

姓名

职称、职务

研究方向

单位名称

管理专家、专业专家

是否为小同行

备注

签名

1









2









3









4









5









专家意见






附表1基本情况表

平台名称

沈阳工学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与创新设计中心

原平台名称

科艺融合与跨媒介构建研究团队

依托单位

艺术与传媒学院

组建

时间

2019年9月

平台负责人

施海滨

出生日期

1979.11.28

教授

院长

最后学位

硕士

联系电话

18641349809

研究领域

传统绘画研究、

工艺美术

电子邮件

1005585082@qq.com

学术称号


学术任职

山西永乐宫壁画保护研究院壁画研究顾问

聘期内成果

国家级项目(项)

省级项目(项)

横向协作项目(项)

技术转让(项)

科研经费(万元)

授权专利(项)

2

3





国家级科技奖(项)

省部级科技奖(项)

高质量论文(篇)

专著(部)

标准(项)

资政建言(项)








学术/技术委员会主任

施海滨

出生日期

1979.11.28

教授

院长

工作单位

艺术与传媒学院

研究领域

传统绘画研究、

工艺美术

学术称号


代表性研究成成果(限5项)

序号

成果名称

成果类型

1

中国画创作《中国故事——丝路今延》

2017年度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

2

中国画创作《最后的胜利——打过长江去》

2022年度国家艺术基金美术创作资助项目

近三年来

承担课题

(项)

国家级项目

省部级项目

横向

合作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

国家基金

辽宁科技计划项目

辽宁省基金

其它


1



2


年度实到经费(万元)

年度

项目

经费

项目

经费

项目

经费

项目

经费

项目

2021年









2

13.9

7

2022年



1

5





1

8.9

4

2023年



1

5





1

9.7

6



2

10





4

32.5

17



2023年研

究成

获奖(项)

国家级

省部级

其它


一等








论文(篇)

三类高质量论文

专著(部)


获发明专利授权(项)

国内

国外




技术转让(项)


技术转让收益(万元)


国家标准(项)


资政建言(项)


研究队伍(目前情况)

类别





职称

固定人员

流动人员



开云app下载官网入口手机版 (人年)

类别

博士生

硕士生

科研人员

实验技术人员

管理人员

小计

访问学者

博士后研究人员

小计

科研助理

在读



高级

9


1

9






已毕业



中级










初级










其它










合计

9


1







其中

博士学位

1









硕士学位

8









经费投入

依托单位(万元)

合作单位(万元)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5

5

5

13.9

8.9

9.7

基本条件

仪器设备

科研用房面积(平方米)

共758台套,总值1091.7715(万元),其中50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共1台套,总值51.5(万元)


422


附表2固定人员名单

序号

姓名

学位

职称

单位

人员类型

研究领域

人才称号

参与其它国家或省部级科研平台个数

备注

1

施海滨

硕士

教授

艺术与传媒学院

主任

传统绘画究、

工艺美术

0


2

安琳莉

博士

副教授

艺术与传媒学院

秘书、管理人员

景观设计

0


3

王菲

硕士

副教授

艺术与传媒学院

科研人员

工艺美术

0


4

赵天华

硕士

副教授

艺术与传媒学院

科研人员

视觉传达

0


5

徐冰

硕士

副教授

艺术与传媒学院

科研人员

工艺美术

0


6

郭媛媛

硕士

教授

艺术与传媒学院

科研人员

环境设计

0


7

赵一

硕士

教授

艺术与传媒学院

科研人员

环境设计

0


8

王宇

硕士

副教授

艺术与传媒学院

科研人员

风景园林

0


9

姜丽丽

硕士

副教授

艺术与传媒学院

科研人员

艺术摄影研究

0


注:人员类型包括主任、秘书、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实验技术人员。


附表3代表性研究成果简介

5项,每项成果分开单独填写)

代表性研究成果名称

类别

本室固定

人员参加人数

中国画《打过长江去》

国家艺术基金

1

介绍代表性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主要的科技创新贡献、国内外影响

另:相关成果的复印件、成果水平和影响力等佐证材料

本项目通过描绘解放战争渡江战役中一个个珍贵历史瞬间的英雄群像,展现中华民族近百年的艰苦的抗争后、在历史的重要关头,终于取得辉煌胜利的历史画卷……19494月,人民解放军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天险,解放南京的消息传到北京,毛泽东主席满怀豪情地挥笔题写下《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首举世闻名的诗篇。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中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战役,是一场伟大辉煌的战役,亦是英雄的史诗,是民族魂魄与血性的凝结、是永不言败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本项目的创作也是我对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过巨大贡献和牺牲的、最朴实无华的广大劳动人民的礼赞。

本创作以组画的形式,在数个历史瞬间中抽取最为典型的片段,形成12幅画面,共同组成一个整体。力图从不同的角度、时间、空间,全方位展现这场恢弘的战役。作品努力将形式与内容高度融合统一,通过艺术化的处理——画面的切割和剪影形的凝练,赋予作品抽象的意味,不同的历史瞬间凝固成一座座丰碑的意象,将这场真实的战役升华为一种诗意的表达。

从整体构图来看,篇幅横竖结合的方式、在变化中求统一:其中12幅单独画面都采取等大的竖幅构图,既独立成章,又彼此联系,共同构成“一字排开”的横幅构图,类似中国画传统的长卷形式,既有古典美、又具时代性,这在历史题材的构图上属于一个创新性的尝试。

作品整体分为《号角》《奋战》《胜利》三个主题,每个主题又由四幅画面构成,每个画面相对独立但在内容上又有密切的联系。

三个部分虽然描绘内容不同,但在其内涵上却是融会贯通的整体。无论是前线的勇士还是后方支援的群众在历史的洪流中共同谱写着一曲壮阔的英雄交响曲。采取组画的形式更有利于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这段伟大的历史,使画面内容的含量更大、变化更多、力量更强,意义更深远。

艺术特色

在表现手法上:兼收并蓄,在运用传统水墨技法的同时,融入现代绘画的技巧,这样使表现手法更加灵活,富于变化,更有利于表现画面的质感、体量感,凸显历史的厚重感。如:云层、炮火、浪涛等元素的刻画,用单纯的传统技法很难与画面整体氛围契合,融入大量现代的综合绘画技巧,更加淋漓尽致地展现渡江战役的激烈程度,这也是表达内容的需要,归根到底,一切艺术手段都是为了具体内容服务。

在人物造型上:严谨地对待画面中的每一个人物,因为人物是画面的主体和灵魂,也是画面的基本内容,刻画人物与表达创作主题息息相关。这是一个严肃宏大的题材,人物的刻画就更要严谨、有内在的力量,而不是浮于表面。当下流行的很多画法,表面上把人物的外在服饰画得笔墨飞扬,或是工细至极,但是,除去表面的矫饰掩盖,内在的人物结构却是松散的、没有联系的、甚至是脱节的。一幅经得起推敲的作品绝不允许这种初级错误存在,要保证作品的质量,人物的刻画必须严谨对待!

在线条运用上:采用“以线造型”,单线勾勒的方法,使线条和形体紧密结合。通过苍劲有力的中锋用笔保证线条质量,转折顿挫、有紧有驰,线条不但要有其本身独立的美感,更要完成塑造形体的任务。要笔笔不苟、才能言之有物,否则脱离形体的线条不过是空洞的“花把式”。我在创作中非常注重线条本身的质量和美感,每一组线条的组合,都力求深思熟虑,努力让画面在线描阶段就是一幅完整的、独立的作品。

在整体处理上:以线造型基本构架确立后,画面气氛的渲染也是重要一环。在这一阶段,我重点发挥“水”的作用,结合有层次的皴擦使画面产生更为深远、凝重的空间。为了内容的需要避免颜色多样化,我采用“浅绛”的形式,把人物统一笼罩在一个单纯的色调中,又在局部中渲染出微妙的对比关系,使得画面层次丰富且厚实润泽。


2022年度国家艺术基金美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

中国画创作《最后的胜利——打过长江去》立项证书




2022年度国家艺术基金美术创作资助项目

中国画创作《最后的胜利——打过长江去》作品草图




代表性研究成果名称

类别

本室固定

人员参加人数

中国画《中国故事--丝路今延

国家艺术基金

1

介绍代表性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主要的科技创新贡献、国内外影响

另:相关成果的复印件、成果水平和影响的等佐证材料

本项目的名字已经揭示了作品的内涵——以丝绸之路为背景展开描绘,述说一段人尽皆知的中 国故事……

为什么选择“丝绸之路”这一切入点呢?“丝绸之路”不仅在我们中国家喻户晓,在 世界人民的眼中也是中国之象征,它既是经济贸易之路也是文化交流之路,是联系中国和世 界的纽带,这一路蜿蜒,让中国走向世界,也让世界认识中国。

古往今来,人们对“丝绸 之路”的描述不胜枚举,而今天,我想用绘画的视角赋予它一种“诗意的内涵”——“丝 绸之路”是早在1500多年前就被古中国的探险家们摸索出来的一条连接欧亚的不凡之路! 它不止是一条伟大的路,更是一种无限延展的希望象征!21世纪,我国提出构建“一带一 路”的伟大构想,这是古代丝绸之路在今天最好的延续……中国人民勇于探索、锲而不舍 、坚不可摧的“丝路精神”将代代相传!正是在这一时代强音的感召之下,使我产生了创 作这幅作品的最初构想。

艺术家的任务就是要为时代做证明,中国之今日是一个承载了全国人民太多期待的历史时期,有感于习近平主席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今天,我们比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深思这句话的内涵,我相信会让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感到 鼓舞,芸芸百姓,谁不希望祖国好?谁不期待民族之复兴?我是一名高校的美术教师,也 是文艺阵地上的一个兵,向来关心国事的我,内心深处的一种愿望也破土萌芽了!习近平 主席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还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 。”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我是一个默默创作的青年画家,我也要尽我 所能去创作体现时代风貌的作品!

本作品由左右两幅画面组成,我采用把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商旅驼队、苍茫大漠的境象和21世纪 “海上丝绸之路”繁忙码头的场景并置在一起的构图形式,表现古代丝绸之路 历史的厚重苍茫和现代海上国际贸易的欣欣向荣。表面上看,这似乎是没有必然联系的两 个画面,但在其内涵上却是融会贯通的一个整体。从左到右,便是从古至今,正如这幅画 的题目“丝路今延”所表达的含义,从古至今的“丝绸之路”共同诉说着同一个“中国故事”……古往今来,时代变迁,两个时空的对照亦真亦幻,仿佛在演绎着一个亘古的传奇 。

画面左侧部分,描绘了中国古代商人和驼队跋涉在“丝绸之路”上的情景,大漠孤烟 ,遥远而苍茫,不畏艰难的人们离开故土踏上遥远的征程……我脑中浮现出那样一群人物 :他们衣衫褴褛、步履蹒跚、焦阳和风沙模糊了他们的表情,他们的眼睛或许会因为飞旋 的黄沙看不到前面的路,但“方向”烙印在心中,因而坚信遥远的前方必定有希望,因而 他们可以穿越荒漠戈壁到达没有尽头的尽头——遥远的西方……这是对远方的探索、对希 望之路的探索、也是一种冒险,一种开拓,谁说这行为本身不是壮举?谁说这漫漫长路不 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高度的胆识和智慧的结晶?除了对人物的刻画,画面中也多次出现了骆驼的形象,可能是因为我对这种生物的偏爱吧,它们是被人们称为“沙漠之 舟”的生灵,温良敦厚却富有灵性,极具象征性和精神性,它们坚实浑厚、沉默高大的剪 影,是辽远苍茫的大漠之中一道耐人寻味的风景……因此,我在左侧的画面里花了大量笔 墨描绘骆驼的形象——“丝绸之路”上唯一的交通工具,是它们帮助人类创造了一段辉煌 的历史!可以说,我笔下的画面最初都是我心中朦胧的想象,它们在日复一日的酝酿中呼 之欲出,最终跃然纸上,那是我对中国悠久文明的赞美,也是对昔日辉煌的一种追忆和神 往…… 画面右侧部分,展现的是繁忙的码头,是一幅具有现代工业文明特征的画面,代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码头工人的形象是这幅画面的主体,我采用 平铺列绘的构图方式去刻画一排排工人的形象,他们象征着擎起国家复兴大业的千万个劳 动者,他们是最普通的人,也许他们并不伟岸,但千万个他们却筑成了国之“基石”…… 我在这幅画面中进行了主观的处理,把众多工人的形象刻画成如同凝聚在一起的群雕,如 同一座无名的丰碑,充满力量、坚不可摧!他们精神抖擞地挺立在前方,脸上带着喜悦自 信的笑容……在人物之后的背景中,海面上庞大货轮的集装箱高高叠起,吊车和岸桥起重 机的铁臂交错林立,昭示着现代海上贸易的兴盛。和左侧充满历史感的画面相比,右侧这 幅充满现代感的画面就像电影镜头的切换,穿越了时空,物换星移几度秋?从古至今的变 迁,给人无限的猜想和感叹。

值得一提的是,描绘工人的形象起源于我对家乡东北的感情,东北这片土地带给了我灵感,也寄托了我的感情……东北沃土被称为“共和国的长子”,这里是新中国 重工业的发端,而在我的脑海中,最能代表东北老工业基地特征的就是广大工人的形象,我身边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广大工人队伍中的一员,他们终日忙碌,淳朴敦厚,擎起一方天 地,他们不仅代表着东北、也代表着中国。今天,国家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让我对家乡的未来充满期待……在此用绘画的方式把家乡东北的形象融入到我的画面之中。

总体来说,本幅作品采用两联式的构图形式,并采用中国画经典的散点透视的手法,左右两侧的人物布局错落有致、疏密得体、有动有静、在变化中求统一,左右两幅画面互相映衬对比,展现一种构成上的抽象的美感,两侧的画面巧妙连接在一个整体中,更好地揭示了创作的主题:从古至今——“丝路今延”,揭示了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一直走在追寻希望的路上,丝路精神将代代相传,这样的构思使得画面内涵得以拓展,给人思考的空间……

本项目的创作技法:第一,我十分重视人物的造型问题,我用二十年来学习绘画的心得体验,严谨地审视画面中的每一个人物,因为,人物是画面的主体和灵魂,也是画面的内容,刻画人物就是表达主题。有感于现在流行的很多画法,从表面上看来,把人物的衣服画得笔墨飞扬,或是工细至极,但是,有一定造型修养的人一搭眼就会看出破绽,因为除去表面的衣物的掩盖,这些画内在的人物结构的处理都是毫无理解的、松散的、没有联系的,一幅好的作品绝不允许这种业余水平的初级错误存在。因此,要保证作品的质量,人物的结构必须严谨对待!第二,在刻画人物的方法上,我采用以线造型,单线勾勒的方法,尽我所能地使得线条和形体结合的浑然天成,使得中国画的味道更为单纯。通过苍劲有力的中锋用笔保证每一条线的质量,转折顿挫,有紧有驰,线条不但要有其本身独立的美感更要完成塑造形体的任务。要笔笔不苟、才能言之有物,否则脱离形体的线条即使再漂亮也不过是没有实际作用的“花把式”罢了。我在创作中非常注重线条本身的质量和美感,每一组线条的组合,都经过深思熟虑,努力让画面在线描阶段就是一幅完整的、独立的作

品。第三,以线造型这一基本构架确立之后,就是画面气氛的渲染了。在这一阶段,我重点发挥“水”的作用,调和一种淡色罩染,结合有层次的皴擦使画面产生更为深远的空间 。为了内容的需要而避免颜色的多样化,我采用“浅绛”的形式,把人物统一笼罩在一个 单纯的色调中,又在其中的某些局部渲染出一些微妙的对比关系,使得画面又多了一些层 次,显得丰富厚实且润泽。

艺术家的作品即代表了他的思想和立场,正如我开篇就表明的那样,我的立场还是两个字“祝愿”……祝愿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历史时期,国家提出了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开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伟大构想,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古代丝绸之路搭起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传播了汉唐盛世的博大气象 ,而今的中国正在新的历史纪元开启了崭新的一页,在大国崛起的时代,艺术作品的创作 也应该紧随时代的脚步,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气魄,反映祖国蒸蒸日上的时代气息。希望 我的作品《中国故事——丝路今延》能够表达一个普通的青年画家对于祖国最朴素的祝愿



2017年度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

中国画创作《中国故事——丝路今延》立项证书




2017年度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

中国画创作《中国故事——丝路今延》结项证书




中国画创作《中国故事--丝路今延》2017.08-- 2018.04




附表4其他相关附表及佐证材料

1科研项目

序号

课题名称

编号

负责人

起止时间

经费(万元)

类别

1

中国画《正义之战-上甘岭》

2023-A-06-045-600

王菲

2023.3-

10

国家级

2

新时代地域文化创意设计赋能抚顺经济振兴策略研究

JYTMS20231182

赵天华

2023.11-

1.5

省级

3

抚顺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fskghktlx-2023-117

徐冰

2023.4-2023.10

0

市级

4

抚顺乡村文化振兴视域下村史馆建设路径探究

fskghktlx-2023-106

郭媛媛

2023.4-2023.10

0

市级

5

旧房换新颜——居住空间设计

SYSK2023-02-36

郭媛媛

2023.11-

0

市级

6

以服务大众为目的的数字摄影技术培训

SYSK2023-02-38

姜丽丽

2023.11-

0

市级

7

抚顺市老年友好型城市品质提升策略研究

fskghktlx-2023-108

赵一

2023.4-2023.10

0

市级


2论文、发明专利、专著、标准、资政谏言等

序号

类型

名称

完成人

刊物名称及影响因子、出版社或授权单位名称

卷、期、页

或专利号

出版/发表/授权/批准时间

1

论文

沈阳铁西工人村公共空间更新设计研究

安琳莉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302):25-27

2023.2

2

论文

乡村振兴视域下公共空间适老化应用研究——以沈阳市桃木屯村为例

郭媛媛

第二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

2023.10

3

论文

设计推动乡村文化建设研究

郭媛媛

第二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

2023.10

4

论文

老年友好型城市背景下老旧社区适老化环境更新设计研究

王宇

第二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

2023.10

5








3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奖励

序号

成果名称

完成人

排序

奖励类别

等级

获奖年度

1







2







3








4成果转化

序号

成果转化

成果类型

转化时间

转化形式

转化收入

1






2






3






4






5







5学生成果

序号

类型

名称

完成人

刊物名称及影响因子、出版社或授权单位名称

卷、期、页

或专利号

出版/发表/授权/批准时间

1







2







3







4







5










6平台科教融合开展情况

序号

类型

名称

完成人

融入课程数量

融入课程数量

融入课程数量

1







2







3







4







5









友情链接: 后台管理 大连艺术学院 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 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 辽宁共青团 辽宁省教育厅 鲁迅美术学院 沈阳师范大学 沈阳音乐学院 中国艺术网

版权所有:沈阳工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 地址:辽宁省沈抚示范区滨河路东段1号 邮编:113122 电话:024-5661807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