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不快乐是缺少了什么
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觉得自己不快乐或者快乐不起来,除了受一些现实的因素以外,自身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什么有些境遇比较困境的人也很快乐,而有些境遇比较好的人却也不快乐呢?
这就是他们的目标是否明确、是否强烈。这个目标也就是生活的动力,驱动人去前行并实现它。不快乐的人们除了受生活事件的影响,还有一种就是迷茫、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想做什么。没有目标,就没有刺激,就好像一个未激活状态,就像是半休眠状态,自然少了很多活力。
德国哲学家尼彩说过“知道为什么活着的人,几乎可以承受一切”这就可以看出,以目标为动力的力量的巨大。有很多研究也发现,目标强烈的人更长寿,幸福感也更强。比如中风、糖尿病、心脏病等一些病的发病率更低和更不易感染。包括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患病率更低。
为什么目标对身体的健康有这么大的作用呢?我个人认为人在有强烈目标的状态下整个身体机能是高亢奋的,这种亢奋可以增强身体自身的抵抗力。也有学者认为这种目标可以让人意识到生命的价值,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
有些不快乐的人们,其实不是你没有人生意义,而是你没有看到它。比如一个辛苦读书很多年,学了一个专业,毕业后却发现找不到本专业的工作,倍受打击,觉得自己没有人生意义,怎么也快乐不起来。工作中遇到的这样的案例不少,这样的状态真的就没有人生意义了吗?很显然不是,而是当事人给人生意义的范围太小了,把人生意义定义为一份工作,又缩小为一份本专业的工作。纵观整个人生道路而言,一份工作,一份本专业的工作是什么?整条路上的一部分风景而已,而且不见得用其它的画笔勾勒的图案就不美丽。
在生活中感受不到快乐的人们要怎么办呢?首先要了解自己,问问自己为什么不快乐,如果是因为生活当中的负性事件带来的痛苦,那么就对这些伤害做一个处理,进行一个心灵的修复。同样给自己一个目标,会发现痛苦的感受变得不像以前那样深刻了,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心情相比之前平静许多,也有了快乐的感受。
如果是自己就是迷茫、没有方向、感觉不到快乐,那么就梳理,给自己找一个目标。很多没有目标的人,不是真的没有目标,而是不相信自己的能力,觉得目标太难实现,怕走向目标这条路上的苦。这其实是一个自我否定的心理,这样的自我否定也自然没有了动力,有的只是自弃。
快乐更多是我们寻找到的、创造的、所以当你感觉不快乐时,除了寻找,还可以自己创造,有了一个目标,在追寻目标的过程中会感受到动力,动力会让人感受到心劲,也就感受到了快乐。
快乐和情绪也与我们的大脑的部位也有一定相关,但是在很多时候确是我们可以通过调节来让自己有一个好的状态的。下面来看一下大脑的哪个动态部位对哪些情绪起着作用。
人们都知道经历创伤事件少的人会更加的积极、快乐,有过创伤经历的人则容易悲观、消极和抑郁。其实是因为我们所经历的事件都被储存在了大脑的‘深层边缘系统’里。我个人认为情绪或者是心情有其习惯性,就好像一个人很多天不开心,接下来没有遇到不好的事情,但他的情绪也高涨不起来。如果一个人几个月不开心,情绪就会变得很暗淡,哪怕是有开心的事情了,他也会发现自己不会发自内心的开心了。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说这样的话,感觉自己都不会笑了,这其实就是记忆的习惯。所以不要给记忆养成习惯,要适当的调整和修正它。
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人做事比较专注、有计划性、能够很好的控制自己的冲动和情绪,较容易换位思考,有较强的判断力和洞察力。这是因为他大脑的‘前额叶皮层’活动适中。这个部位不够活跃会让人变得缺乏条理,容易分心和反社会。过于活跃会导致焦虑、固执和冲动。
生活中我们常会用灵活来形容一种人的特质,他们比较合群,容易适应变化,这是因为他们大脑的‘带状前回’活跃适中,它能够让人灵活并做出反应,所以带状前回也被叫做“大脑齿轮变速器”。该部位活动失衡的人会对未来担心太多,怨恨过去和感觉不安全。
整合能力较强的人‘基底核’的活动比较协调,它负责整合运动、感觉和想法。也就是人对待一件事情的恰当的反馈,比如在惊讶的时候跳起来,震惊的时候呆住。这个部位不活跃可以导致性运动障碍和低动机。过于活跃则会焦虑、工作狂、肌肉紧张。这个部位也涉及愉悦和狂喜,就比如一些愉乐药物,如咖啡因对人的作用,其实是对大脑基底核的影响。
生活中我们见到的一些性情好斗或者严重抑郁的人,他们的左侧‘颞叶’出了问题。右侧‘颞叶’出问题呢则会出现直觉、感觉极端化,容易笃信自己的判断。
了解了大脑对我们情绪的作用,我们再遇到一些看上去性格古怪的人的时候也就容易谅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