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自助 >正文

大学生考前焦虑的形成与消除

【来源:大学生考前焦虑的形成与消除 | 发布日期:2021-12-13 】

焦虑属于一种消极的情绪,它能大大减弱人的体力、精力,干扰人的正常活动,属于不愉快的情绪。焦虑使人烦躁不安,类似恐惧,但程度不强烈。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在考试前复习期间,适度焦虑能发挥人的最高学习效率。但是,过高或过低的焦虑都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焦虑程度与学习效率之间在一定程度之内随着焦虑程度的增加,学习效率也随着加快,超过一定的焦虑程度时,学习效率反而降低。

期末考试即将来临,大约有10%~15%的学生对考试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学习基础较差、性格内向、学习方法不够灵活的学生最容易产生考试焦虑症状,有的学生还伴有失眠和神经衰弱等症状,笔者认为,导致大学生出现考前焦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个体的生理因素。在生理因素中先天遗传因素和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对心理的影响最大。由于先天遗传素质存在差异,人的神经类型和心理特点也不相同,有的人神经系统偏弱,容易对外界环境刺激产生紧张反应;有的人身体健康状况不佳,精力不够充沛,情绪不够稳定,对外界的抗干扰能力较差,产生焦虑情绪。

2、疑虑考试失败。很多学生继承并延续发展着高中时代的学习方式,为了保持自己原有的优势,同学们在来自各方的众多“尖子生”中竞争,难免在心理上出现自责、自卑或者难以服气的精神压力。背着沉重而又紧张的思想包袱,每当考试时就会自然产生种种想法,诸如担心再次失败等。不能正确对待考试,担心考试不及格,这类学生主要是对大学生中的学习方法不适应,把考试看得过于严重,如果考不好,降级怎么办,毕业分配怎么办等等。思想产生压力,压力超过心理负荷而造成考试焦虑。

3、外部环境压力大。外部环境主要指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面的原因,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竞争十分激烈,就业压力巨大;学校里,评优和奖学金的标准都以成绩为条件,都是造成心理压力的主要原因;父母或朋友对学生的成绩要求也较高,对成绩较差学生的偏见也会使学生产生较高的焦虑水平。

4、大脑休息不足。有些学生,为了考试拼命复习功课,以致睡眠不足。如果再不注意营养和睡眠,心身需要的能量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和缓冲,也同样会陷入焦虑之中。

大学生克服考试焦虑应做到以下几点:

1、考试前要有充足的休息。包括生活节律的重新调整,做些喜爱的运动,使自己的心身得到放松,进入一种“假消极状态”。心理学家认为这种“假消极状态”最有利于激发人的心理潜能,有利于发挥自己的水平。

2、端正对考试的认识。考试只是检验所学知识的一种手段,对考试结果要正确对待。一般情况下,考试反映了平时学习的状况,是认识自己学习优劣的好时机。因此,要认真对待,尽力发挥自己的水平。同时,又不要把考试的分数看得过重,因为它不是衡量学习质量的唯一标准。所以,即使考试失败了,也不要灰心丧气,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和经验。

3、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自信心。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但人绝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现实的影响,主观的积极状态可以减弱和消除消极的影响。考试中要正确对待考场中的各种因素对自己情绪的影响,树立自信心,不怀疑自己的能力,充分发挥主体优势,消除不必要的顾虑和担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