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心理咨询师真的能看透人心吗?
有时人们认为咨询师拥有特殊的能力来看到他们的内在世界,但实际上我们并没有那种力量,我们有针对性的训练和理解人类是怎样的生物,人类的行为和情感是如何运作,我们能够运用这些来理解特定情形下的某个人。我们没有那种神奇的技能可以瞬间读懂你——咨询是需要循序渐进的。
Q2: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就是和人坐着聊聊天吗?
来,那个说只是聊天的,你来试试做一回心理咨询师。开玩笑,做心理咨询师一点也不轻松。
每天跟数个来访者“见招拆招”,帮助他们从特异的创伤事件中恢复,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气馁的工作。显然的是,一小时接一小时,日复一日地倾听那些困境之中的故事,然后晚上还得留着精力去回应自己的家庭,这是异常困难的,这是一种挑战,但这当然是在可控制范围之内的。
我们是职业的秘密守护者。由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会有的。此时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我们需要有值得信任的自己人可以说说话。
诸如此类的误会还有:
心理咨询师的正常建议,通常被大众过度解读为:你等于在骂我,你等于说我有病,哪怕在自认为颇有文化的文艺工作者、海归、白领、专业技术人员眼中也是如此。人们对自身的无知,往往源于传统、文化、习俗和家庭生活的无意识。
心理咨询师的正常表达,通常被大众过度解读为职业病。
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常常被庸俗化为星座解读、算命、解梦和猜心术。
心理咨询师的工作,不就是说话聊天,听人倾诉,我生活中也都做。
心理咨询师自己都是久病成医,不然没效果。
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必须涉及个体对象的家庭成长环境,这使得大众常常作出所谓“阶级偏见”的误读,与不合理的愤怒投射;涉及个体对象的家庭教养细节,是必要的信息采集,大众在传统观念中,常常将之视为个人、私域的事,而不能统一认识,理解个体教育的社会化倾向,并有效回溯相应的经验,常常做出不合理的攻击:你竟然认为我没教养,或者,你竟然指教我的家教。
Q3:心理咨询,一定有效吗?
只是去做咨询并不必然会有帮助——你必须参与进来。
心理咨询不是譬如你去医院看鼻窦炎然后拿点抗生素就完事这样。它需要合作——它不是被动地坐着等待结果。
当来访者得知心理咨询的工作方式时,他们挺失望的,他们想要心理咨询师问他们一打问题,就像一个寻宝游戏一样。
但是如果来访者已经做好准备并愿意讲述他们来做咨询的原因,以及他们想要解决的问题,这样整个进程就变得更加的有效和协作。
Q4:心理咨询师会帮我解决所有的问题吗?
他们不会告诉你是否应该离婚或者辞职。心理咨询的真正工作是让你更了解自己,改变你的思考方式以及你的行为方式,或是改变你理解这个世界的方式。心理咨询并不是给一个好建议。
当然,心理咨询师可能会告诉你应对心理疾病(诸如抑郁、焦虑、双向障碍)的策略,然而真要具体到你个人生活的决定时,他们更象是一个促进者。你确定你来做心理咨询是为了把做决定的权力交付给别人吗?还是说,你希望学会如何拥有这种力量?
Q5:他们也有自己的心理咨询师?
我绝不会相信一个没有被治疗过的心理咨询师,根据这些专家所说,大多数心理从业者有他们自己的心理咨询师——可能不是全程护航,但至少在职业生涯的某些节点上是有的。多数心理学研究生课程甚至要求申请者有被治疗的经历。
Q6:心理咨询师可以给我开药吗?
这通常是精神科医生的工作,或者是家庭医生的——不是心理咨询师或者社工的工作。但你的咨询师可以跟其他专业人员合作帮你开始或者停止药物治疗,如果你对这方面感兴趣的话。
Q7:心理得了病才符合看心理咨询的条件吗?
一个常见误解是:你必须得“疯了”才要去做治疗。人们之所以去做心理咨询的理由很多,跟精神疾病关系不大。即使你真的是因为精神障碍才求治,那也没什么好羞耻的。就好像你会因为其他任何身体状况而求助一样,你是去向一个专家寻求帮助。
这个通常处在中间地带——当你正挣扎但又没有完全疲惫不堪,人们犹豫着要不要去做咨询,因为他们觉得还不需要咨询。但如果你感觉被困住或被情绪淹没,或者你无法照你想要的那样正常生活,那么这是一个信号——你确实需要跟某人谈谈了。
Q8:“要找就找资历最深的心理咨询师!”真的是这样吗?
你可以找全世界范围内最棒最具资格的心理咨询师,但如果你们不是很匹配,那么咨询将不会那么有效。研究告诉我们,在咨询所有的差异变量(包括咨询的类型,咨询师的受教育经历,咨询时间的长度,等等)中,匹配度是咨询成功与否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匹配度是怎样的呢?是感到被倾听,被理解,以及被尊重。
咨询的体验并不总是有趣和享受的。但是在那个环境下,你应该感受到安全,被接受,被倾听,以及偶尔受到挑战。
Q9:心理咨询是一次长征吗?
我认为有时人们犹豫是否开始做咨询是因为他们觉得“假如我去一趟,我就要被牵扯进来10年,并保持每周3次的咨询频率”,这感觉像是一个重大的决定。
然而心理咨询的长短以及频率是非常个人化的,它可以是一次的咨询,或长度为数月的咨询,或者更长的咨询,这取决于你正经历着什么以及你想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在第一次或者第二次咨询就去问咨询师的咨询方法,是非常合理的。譬如这样问:心理咨询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会在一起工作多久?我怎么知道何时结束咨询呢?
Q10:心理咨询,是一次性的吗?
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我希望在咨询结束时来访者能感受自己的自我功能有了提升,无论是在他们的关系上或者是在工作中,又或者是在学习上。他们可以感受到自己正在为自身的价值做努力,而不是在症状中痛苦不堪。
当然,生活仍在继续,变化也如影随形,不是说你几年前感到好些了就意味着未来你就不再需要帮助了。就像你还是需要去医院门诊一样,这并不意味着你不再需要一个支持性咨询。
Q11:我的心理咨询师,他/她会在背后谈论我吗?
首要原则是保密。如果我跟朋友或家人谈论我的个案,我很快会失去我的执业资格。但是,他们可能会就某些个案或延伸的主题在由可信赖同僚组成的小团体中讨论。
我们可能每周或者每月小组讨论一些困难的个案,然后从同辈中获得反馈。虽然我们会讨论个案,但涉及的个案都会隐去识别信息。(譬如使用化名,改动个案中会识别个案是谁的一些信息)
Q12:那他会去网上搜我的个人信息吗?
某种程度上,在不经来访者同意的情况下搜索他,无异于是一种越界和违背保密条例的行为。
实际上,他们(咨询师)更愿意谈论你想谈的内容,而不是强迫你解释你周末发在社交平台上的图片。我不会搜索我的来访者,因为我的理念是:我希望一切发生的事情只局限在咨询室中。
Q13:万一我和朋友在路上遇见了我的心理咨询师,那会不会很尴尬?
不用担心偶然在餐馆撞见他并听到“嘿,在咨询室外头见到你真高兴!”,然后恰巧你正在约会。一般来说,心理咨询师不会在公共场合和你打招呼,除非你主动发起。而且即使这样,他们也不会说自己是你的治疗师,除非你主动这么说。
所以可以自在地打招呼,称他们是你的心理咨询师、瑜伽老师、邻居,或者干脆忽视他们。这个决定权在你,你也可以提前跟他们谈谈这个,如果你担心的话。
Q14:我可以拥抱咨询师或和他们做朋友吗?
如果你担心某些事情可能不妥——譬如拥抱咨询师或问咨询师的个人生活——那就跟咨询师谈谈这些。
不是每个咨询师都对拥抱来访者持开放态度,但如果你真的感到很迫切地想这么做,那就别好不好意思提出来。
来访者应该感到可以自由地说任何事情或者询问任何事情。如果这是你所想,那你就问,让咨询师来决定是否回答你。尝试不要过滤和审查你自己。
Q15:心理咨询师是怎么看待他们的职业的?
通常,咨询师会觉得自己的工作非常的有回报、有价值。
当咨询见效了,你携带着新的理解和新的处理问题方式离开咨询,这些都是实实在在属于你,并在你人生余下的岁月里持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