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由辽宁省委宣传部、省农业农村厅联合主办,辽宁省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协办,沈阳工学院承办的2025辽宁省乡土文化能人培训专题班(非遗传承)在我校正式开班。这是全省首个聚焦非遗传承方向的乡土文化能人专题培训,吸引了来自全省13个市的55名学员参与,涵盖非遗传承人、基层文化实践工作者等群体,旨在搭建技艺传承与创新实践平台,推动非遗文化与乡村发展深度融合。省委宣传部、省农业农村厅相关领导,我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徐颖出席开班仪式。
李哲斐在致辞中强调,辽宁的非遗项目承载着这片土地的历史记忆与民俗风情。每一项非遗都是辽宁地域文化的“活化石”,更是乡村文化自信的源头活水,乡土文化能人则是守护这些“活化石”的关键力量。此次两部门首次联合举办该培训,正是为了破解当前部分非遗项目 “传而不活”“承而不新” 的困境。既要让大家守住技艺的“根”与“魂”,更要教会大家如何将非遗与乡村旅游、特色农产品开发、乡村文化建设相结合,让传统技艺成为带动乡村增收、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金钥匙”,为辽宁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更强劲、更持久的动力。
培训围绕非遗传承时代课题,构建了文明实践阵地建设、非遗技能与产业运营、新媒体推广三大核心模块,涵盖综合素养、专业技能、能力拓展等内容,同时搭配非遗展示交流与实地考察环节,助力学员精进技艺、拓宽思路,让古老技艺适配现代审美与市场需求。“培训涵盖的市场运营和新媒体推广内容,正是我们非遗传承者急需的实用技能。”学员代表、辽阳市工艺美术大师张爱国坦言。
本次培训是我校精准对接乡村振兴需求的生动实践,培训方案依托艺术与传媒学院的学科专业优势量身定制。主办方将建立长效跟踪机制,推动培训成果转化为实际成效,助力构建全省非遗传承交流网络,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学校也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持续深化校地协同,为辽宁乡村文化振兴与产业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我校科技处处长陶林、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施海滨参加开班仪式。
(撰稿/科技处 图片/李若淇 王十 张宇齐 校对/张倩 审核/曲艺)






